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方式
专家审核系统
编辑办公系统
在线期刊
本期目录
过刊浏览
全年目录
按栏目浏览

欢迎扫一扫
关注学报公众号

2019第2期

2019年 第2期
出版时间:2019-06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高等教育研究

 

“一带一路”跨文化研究与人文学科新思潮

法律与经济前沿论坛


 

 

  • / 冯 刚 王鹏云
    2019(2):1-7    摘要 PDF

    摘 要:加强辅导员职业文化建设是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坚定文化自信的应有之义和时代要求。辅导员职业文化是辅导员长期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行业文化,包含以此为基础形成的辅导员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等不同形态。加强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文化建设,能够帮助辅导员个体完成角色塑造,助推辅导员队伍实现团体整合,推动辅导员工作取得育人成效。可从加强自身建设、创新制度建设、环境建设等几方面共同发力,加快推进新时代辅导员职业文化建设。

  • / 肖贵清 刘治君
    2019(2):8-14    摘要 PDF

    摘 要:五四运动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毛泽东同志深刻论述了五四运动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毛泽东同志认为,五四运动是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开辟了青年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这些经典性的论述,对于我们深入分析和研究五四运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 杨云霞 李 懿
    2019(2):15-22    摘要 PDF

    摘 要:2018年8月18日《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修订进一步夯实了从严治党的制度基础,但基于生活纪律相较于其他纪律的特殊性,即难以明晰法律与道德的界限,导致实践中大量对生活纪律案例的处理超越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文本的制度边界。基于此,对生活纪律进行道德法律化的研究极为必要。本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为社会背景,运用实证研究和文本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将道德融入生活纪律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以及融入过程中将面临的法律难题,进而从制度建构要求、具体制度设计和制度建构思路三个方面完善生活纪律,以确保将道德融入生活纪律的立法科学化,从而以清晰严明的生活纪律划清党员日常生活的行为边界。

  • / 员智凯 张 楠
    2019(2):23-29    摘要 PDF

    摘 要: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帝国主义侵略者的野蛮入侵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中华民族从此陷入了极其悲惨的境地。马克思和恩格斯密切关注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在欧美国家报纸上发表关于中国问题的评论文章,在世界上发出正义的怒吼,坚定地支持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表达对中国人民的同情,肯定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对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抱以深切期待,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切的中国情怀,对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 阎凤桥
    2019(2):30-34    摘要 PDF

    摘 要:西南联大为现代高等教育留下宝贵的思想遗产。本文尝试从制度和组织层面汲取西南联大的经验,挖掘其理论价值,为此,分别从学术本土化、学术自由、大学之间的合作三个方面对西南联大的经验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讨论,旨在反映大学组织的历史和社会特征。

  • / 刘 尧
    2019(2):35-39    摘要 PDF

    摘 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年来,人文社会科学评价大约依次出现过效用评价、内容评价和形式评价三大方式。过去的七十年,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无论是何种方式均是由行政主导的。实践证明,行政主导的评价使用其评价结果对评价客体实施的奖惩性管理,常常事与愿违,难以很好地达成评价目的。因此,新时代的人文社会科学评价应该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与以学术质量为本两条原则,解决好评价标准的确立、评价功利化的改善、学术共同体自律的实现、学者学术诚信的建立以及评价理想境界的达到等评价难点问题。

  • / 段从宇 伊继东
    2019(2):40-46    摘要 PDF

    摘 要:高等教育结构和产业结构是彼此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两个社会子系统,两者间存在着一种以人才供求为纽带的直接关联,在这种关联的影响下,大学生就业率高低以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应程度反映出来。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提升大学生就业率的实质在于增强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间的适应性,在既有的高等教育与产业部门间创设新的人才供求平衡,规避大学生的结构性失业和结构性短缺,实现大学生最大程度的充分就业。

  • / 王启龙
    2019(2):47-58    摘要 PDF

    摘 要:法籍俄裔东方学家叶理绥(Serge Elisséeff)是哈佛大学燕京学社首任专职主任,在他的领导下,哈佛燕京学社取得了长足进展,对推动东西方学术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在哈佛大学的远东语言教学和研究实践,为美国远东研究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其卓越的学术贡献,他被誉为“美国远东研究之父”、西方第一位“专业的日本学家”等。本文在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叶理绥生平和学术做一简要考述,谨供读者参考和批评。

  • / 张秀明
    2019(2):59-66    摘要 PDF

    摘 要: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是实现民心相通的重要路径,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文明的互学互鉴有多种渠道与桥梁,国际移民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一带一路”实施方案提出要发挥海外侨胞独特优势作用,积极参与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沿线的侨情特点为华侨华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特别是文明的交流互鉴提供了资源优势。本文按照国际文化传播的“珍珠链模型”,主要从中文、中餐、中医、春节、太极等中华文化符号,勤劳节俭等中华传统美德以及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共同富裕等中华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分析了华侨华人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路径与方式,以及“文化中国”理念与华侨华人的关系及其对于中华文化传播的意义。还分析了推动华侨华人进行跨文化交流的客观因素,提出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及“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的实施、海外侨情的新变化以及侨务部门着力打造侨务文化品牌都推动了中华文化的传播。

  • / 陈永国
    2019(2):67-76    摘要 PDF

    摘 要:本文试图从文学中固有的世界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交锋,多种世界性因素的共存以及世界性精神与文学间的契合,来探讨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之关系,进而表明翻译是促成世界文学的重要途径。

  • / 袁筱一
    2019(2):77-84    摘要 PDF

    摘 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文学的概念被不断重新提起并得到重构。如何破除此前世界文学概念中的西方中心主义,也成了学者们广泛关注的问题。在后殖民主义与新历史主义对往昔世界文学及比较文学中的西方中心主义立场进行了强有力的揭露、批评与抨击之后,以什么为依据重新构建世界文学的问题日渐凸显。文学从来不是孤立的领域,在不同语言的文学之间,在文学与其他领域之间,关系始终错综复杂又充满意趣。因而,我们似乎可以将单一语境下的文学历史拉到世界历史及地理的版图之中,通过共时性的构建发现以往被我们忽略的事实。本文试图借助对世界视域之下法国文学的描述来探讨这一重构的可能性。

  • / 侯东德 张 冉
    2019(2):85-94    摘要 PDF

    摘 要:信用是经济交往之根本,正在全面嵌入金融市场的各个领域。相较于传统金融交易模式,智能投顾交易依托科技而具有了更高的虚拟性。技术带来创新的同时也会带来风险,智能投顾信用风险呈现出生成更为隐蔽、传播更快、破坏性更大的新型特征,智能投顾行业正在遭遇着来自实践的审视。现实困境使得我们重新检视智能投顾信用风险的生成逻辑。智能投顾信用风险是信息不对称、算法歧视等内部因素和监管缺位、信用体系不完善等外部因素共同导致的。规制智能投顾信用风险,只有从内外两个维度入手,通过构建信息传导机制、加强监管科技、重塑监管模式以及完善信用体系,才能充分发挥智能投顾的正向作用,推动金融市场的良好有序发展。

  • / 吴沈括 石嘉黎
    2019(2):95-103    摘要 PDF

    摘 要:当前,人工智能正加速发展,且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它在网络安全领域的风险也日益凸显,尤其是数据安全问题,需要引起高度关注。本文从分析数据要素相关的侵害行为出发,选取模式识别这一典型应用场景来具体阐述,并在立法层面探讨现行规则应对与应然规则建构,在产业领域建议相关企业加强风险防控,使各方主体共同助力来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