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第1期
-
-
2018年 第1期出版时间:2018-0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高等教育研究
◾“一带一路”跨文化研究与人文学科新思潮
◾军民融合研究
◾区域发展研究
-
摘 要:当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下,我国发展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力布局以人民利益作为出发点,坚持人民主体,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加强社会各要素的整合与协同发展,实现国内经济高质量、动态协调发展;积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力布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
摘 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理论成果,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从科学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为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借鉴。
-
摘 要:开展个性化教育,首先要弄清个性、个性化教育的内涵、特征,明确开展个性化教育的深远意义。个性一般具有倾向性、复杂性、独特性、发展性、积极性等特征。个性化教育是尊重个体生命的独特价值、发掘个体生命的潜能、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独特个性,促进个体生命自由和谐发展的教育。个性化教育是对教育真谛的深刻领悟,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诉求,有利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开展个性化教育要立足“生本”教育,基于和谐教育,突出自我教育,体现渗透式教育。
-
摘 要:追求世界一流大学的卓越教育,应回归课堂教学,着力于课堂教学评价,通过其价值导向作用引导课堂教学实践新的教学理念、推行新的教学模式。作为冲击世界一流大学的先锋院校,研究型大学任重而道远。文章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与研究型大学的教学特征,以及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初步构建研究型大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Delphi法广泛征求一线教师对研究型大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意见;最后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与验证性因子分析法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检验与修正。最终得出结论:一线教师的观点具有相当的可靠性,其建构评价指标的意见理应受到重视;研究型大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信效度良好,验证了理论假设模型;评价要素涵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交流互动”“师生关系”“学习效果”“学习态度”6个一级指标和29个二级指标,其中“交流互动”与“学习效果”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显得尤为重要。
-
摘 要:分析并总结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情况,阐释卓越计划的实施理念以及培养学生工程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从分段培养、统筹安排;面上推进、点上突破;强化实践、搭建平台;校企协同、产学一体;面向世界、拓宽视野;强化认证、注重评价六个方面剖析实施卓越计划需要把握系统性、实践性和全面性。从“五大发展”理念的视角,指出实施卓越计划2.0升级版对持续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加快新工科建设、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工程教育体系的重要意义。
-
摘 要:当前高校“双一流”建设要求回归一流本科教学,呼唤一流课程教学。如何建设新时代本科教学的“一流课程”?本文基于机械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建设实践,提出了新时代“一流课程”建设的理念、思路、做法与实践效果。
-
摘 要:汪晖教授基于历史、地理、政治维度探讨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必然与中国智慧,同时也深刻地指出该倡议实施过程中将面临的潜在挑战;汪晖教授于全球性的时空结构变换与跨国间的新兴交往模式中,以“跨体系社会”和“跨社会体系”之概念,创造性地叙述了当今重塑我们生存方式与想象空间的全新世界秩序。汪晖教授同时也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学者提供了理解文明与文化的新契机,同时也带来了新挑战和新机遇,这也是这项伟大倡议的意义所在。
-
摘 要: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在西方世界的接受,有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那就是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偏见带来的隔阂。这个问题虽长期存在,但是在全球化时代变得更加复杂。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国际学术和文化界的争议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值得我们反思和研究。西方学界常常用他们认可的世界文学的尺度来评价中国当代文学,有时甚至试图将中国当代文学排除在世界文学之外。本文首先回顾近年来围绕世界文学的争论,在此基础上讨论莫言、北岛等一些中国当代文学的作家和作品在西方传播接受过程引起争议的深层次原因,其中很大程度上是新形势下中西意识形态的矛盾和文化交流的缺乏。有鉴于此,推动中国当代文学走进西方世界需要采取一些新的策略和措施。在增强文化自信的同时,反思新出现的问题,在新时代不断开拓我们的世界视野和全球意识。
-
摘 要:明清之际的南明永历朝廷,从建立伊始就处于不断的播迁之中,从广东转移到广西、贵州、云南,最后流亡到缅甸。这一皇帝流亡国外的事件,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永历朝廷为何要选择这样的西迁流亡路线?只有放在全球史的背景下,才能得出合理的答案。用新的眼光来看问题,从“小问题”可以看到“大历史”。
-
摘 要:将丝绸之路誉为“世界历史发展的主轴”,一点也不为过,因为它在中外文明的交融和进步的历程中,起过无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现在的衣食住行,以及艺术和精神文化生活,都受惠于通过丝绸之路得以实现的中外文明交流和交融。总地来看,中国对人类文明有很大贡献,然而事实是中国更多地学习了外国,更多受益于人类进步的创造。本文分六个时间段,比较研究隋唐以前中外文明成就,把中国放进世界,中外比较着看在交流、交融中相互的促进,掠影文明进步的伟大历程,理解文明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创造。
-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为在新时代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落实军民融合的战略部署关键在于教育创新和军民融合人才的培养。本文首先系统梳理了军民融合发展中存在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以及军民融合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教育创新问题。进而,从七个方面提出了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为培养军民融合复合型人才,从五个方面探讨了军民融合教育创新体系建设问题,为我国国防工业和部队早日进入“人才红利期”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
摘 要:习近平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习近平同志先后担任地方和中央行政领导职务期间,曾在部队与国防建设相关机构兼任领导职务、从事军民融合相关工作的具体活动内容为主线,深入探寻了习近平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系统梳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正确把握新时期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将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形成习近平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的发展过程;初步对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开启习近平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发展新境界进行了探究。
-
摘 要:市场主体数量、质量变动影响着经济规模实力的变化,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稳步提升市场主体成长力是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支撑。本文基于工商登记注册信息数据分析的视角,构建涵盖市场主体增长指数、市场主体活跃度指数、市场主体分布强度指数、市场主体投资强度指数、市场主体人口分布密度指数、市场主体经济贡献强度指数的市场主体成长力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分析显示西部地区市场主体成长力呈现差异化趋势特征,并且市场主体成长力多项指标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准。对标施策,提出通过提升市场主体总量规模、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非公市场主体、引进外资企业、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等对策措施,促进西部地区市场主体发展壮大、稳步增强市场主体成长力。